2020-03-03

121年前的朋友圈

121年前的明信片里的“微信朋友圈”

艺术在东 2019-12-04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258.jpg


展览名称:121年前的朋友圈

展出艺术品:

1. 世界第一枚正式官方明信片(奥地利,1869年10月1日发行)

2. 中国第一枚官方正式明信片(俗称“清一次片”,1897年发行)

3. 41枚一组1898年的图画明信片

收件人为同一人,记录他和另外四位朋友共计5人的旅行,1898年7月18日从布拉格出发,1898年7月30日回到出发地布拉格,共途径大小城镇32座,明信片发出地分别为捷克、德国、奥地利

4. 一些水彩作品及艺术品、特殊纪念意义的明信片

展出时间:2019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主办单位:北京塞隆文创园、东空间

承办单位:北京绘玩咖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当代艺术家联合会

展出地点:塞隆文创园  东.空间

学术指导:刘劲、李伯琴

艺术指导:王景云、王宏伟

参 展 人:赵盛

策 展 人:程一鸣(北京瀚唯环艺建筑设计院创始人)  东子 《文创复兴网》 创始人

技术支持:祝业平、李国庆

媒体总监:卢武、肖明

视觉总监:张泰铭

运营总监:唐玉、大龙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338.jpg

 参展人赵盛

赵盛 ---“朋”和“友”这两个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朋”通“倗”,形容两个品行如玉的人在一起“友”则是甲骨文的会意象形字,如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随手翻开 PHAIDON 出版的小册子《万年艺术》(“10,000 YEARS OF ART”),展示的第一件人类艺术瑰宝即为《手印》【“Hands Stencils”( c.8000BC, Argentina, Artist unknown, Pigments on rock , c.15cm / 6 in, In situ, Cueva de las Manos, Rio de las Pinturas )】七八双手印清晰地记录者万余年前古人的互助与欢愉。当《易 · 兑》提到“君子以朋友讲习”,《周礼 · 大司徒》指出要“联朋友”,《论语》更直接告诫世人要“与朋友交”。几千年来,管鲍之交、鸡黍之交、杵臼之交、知音之交,莫逆之交,甚至刎颈之交一直为国人所乐道。正因互为朋友,才聚为竹林七贤;正因朋友之聚,方成天下名篇《兰亭序》。1865 年 10 月,一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为朋友即将举办的婚礼画了一幅“贺喜画”,到邮局准备寄出时却找不到合适的信封,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的地址、姓名等一起写在画片背面寄出。最终这枚没有信封的“画片”如同信函一样寄到了朋友手里。于是,世界上第一张自制的“明信片”悄然诞生。三年半后,1869 年 1 月 26 日,Emanuel Alexander Herrmann (24 June 1839 in Klagenfurt, Austria – 13 July 1902 in Vienna,Austrian national economist)在《新自由报》上发表题为"Über eine neue Art des Korrespondenzmittels der Post"的文章,希望设立均一邮资的卡片信函。随后,他开明并勇于创新的朋友——时任奥匈帝国邮政总局局长 Maly von Vevanovič 男爵领衔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款“官方明信片”,并于当年 10 月 1 起全国发行。至此,明信片终于正式诞生,并有了第一个官方称谓“Correspondence Card”(通信卡)。随后到来的 1870 年代,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西方主流国家邮政纷纷效仿奥匈帝国,发行了本国的第一枚明信片。直至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即 1896 年,以蟠龙为主邮资图案的我国第一枚官方发行明信片才姗姗来迟。在这 20 余年间,明信片经历了重大的样式迭代与功能创新。例如:从一张普通单片衍生出的“有去有回”的双片,从而诞生了“回音卡”、信卡等新的邮政用品;牛皮明信片、木质明信片的诞生;由于明信片较普通信函的资费更低,银行、保险、电力公司等企业、机构在明信片背面加印广告信息或缴费通知,借此大大降低客户沟通成本;埃菲尔铁塔的运营团队发行专用明信片,并代游客从巴黎寄出,以此作为登塔纪念证书等。但明信片最大的进阶当属图画明信片的出现,随着摄影术应用的普及,明信片背面终于有了图案,甚至是彩色图案,而与本就高度发达的印刷工艺相结合,大千世界不必再仅从文字想象,插上邮政的翅膀,你的故事“有图有真相”地送达到朋友的信箱,岂不美哉!至此,明信片不再简单是种邮政用品,它既是美的传递,也是情感的表达,是友情的见证,也可以是旅行的记录。121 年前,明信片就是“朋友圈”!这些明信片来自一位住在布拉格市卡林区的捷克人Josef Slàvnik ,1898年夏天,他和朋友们一起,在14天里骑行了三个国家,游历了至少20个城镇,随行给自己寄出了若干枚明信片(33号片手写内容显示其为自己寄出了这枚雪绒花图案明信片,且结合其多次将收件人名字签写在明信片图案边,印证发件人即寄件人)。本次展出的41枚明信片右上角有当年 Josef 用红色笔标注的编号,从3号到62号,中间有部分空缺,共计41枚,值得注意的是,3号发出地为布拉格邻近城市皮尔森,62号没有手写文字且未实寄,图画反映布拉格市地标建筑查理大桥,结合收件地址,判断其行程应为7月18日布拉格出发至7月30日回到布拉格的闭环。此次旅行期间既有美女与美味,也有烈日与滂沱,深夜舞会散去,Josef  Ms. Procházková 聊了些什么,金狮酒吧到底在哪儿? Mici  Pauli 共度的一晚是风花雪月还是寂籁无声?斯人已去,答案似乎也变得难以解读,而更重要的是,Josef 是谁?他为什么要走这趟旅程?风景如画的中欧湖区都不能暂缓他的脚步,路上会见的音乐家朋友们是相约好了还是偶遇?随着对明信片的研究,我更渴望解密这段尘封的历史。“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汪国真《旅行》Josef 是幸运的,竹杖芒鞋出行友人伴,鸿雁传书蕴情方寸间。他的“朋友圈”既是立体的、温暖的,也是抽象的、永恒的。当一枚枚明信片如艺术味情话在耳边唤起久违朋友的名字,是时候聚聚了,不论是故事和酒,亦或是诗和远方。当我昨天寄出 postcrossing 的任务明信片时,惊然发现仅此一网站,同时就正有 37 万枚明信片全球寄送中。曾有多位集邮家担心明信片会随着集邮活动的衰落而趋向衰亡。换个角度看,友谊地久天长,朋友在,朋友圈就在;纸寿千年,“朋友圈”还在,朋友你别走!谨以此展致敬我的朋友们,也非常期待认识新的朋友!讲故事,不喝酒,诗和远方,一起走 !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342.jpg

策展人程一鸣

程一鸣 --- 明信片与手绢

看到这个话题让我不禁想到北大创业领袖大赛手绢BP路演时候的场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手绢早已被纸巾取代,但是有个日本朋友安田玲美小姐告诉我在日本依然普及,不仅留存于功能本身,手绢更是体现礼仪、家教,各个奢侈品牌也遵守日本本土文化,发布了各式各样的款型和色彩,据说其中一家很大的生产手绢的公司还不可思议的开到了中国。

至于明信片,经常是旅游或朋友祝贺的时候会用到,当时没有微信,网络也没有完全普及,电脑系统还停留在win97拨号上网时代,通过明信片形式告诉最亲近的朋友我去哪儿了,干点啥了,弄个旅游地的明信片证明自己去哪儿了,让朋友羡慕一下,然后回家后与小伙伴们分享所见所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当时心态真的是发自内心,对于我们80后来讲,书信和明信片一样是寄托,是挂念,是爱情,只给情有独钟,唯一的人。

从明信片到朋友圈追溯朋友之间的那份本真

    唐代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也有唐代张谓《题长安壁主人》: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所谓朋友真的是三观相同互相认同各自的才华才算真朋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认识什么人,交代什么事情,快得一闪而过,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造就我们这样的脸盲或者有人说我们有眼不识泰山。总之,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朋友”好像都打了折扣。更是各种荒诞毫无目的的“无效社交”和被社交,明信片也是充当着朋友之间关系纽带的一种交流方式,愿意一笔一划的耐着性子去写的一定是在乎的人。从我个人对于朋友的理解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人聊得来,有共同的爱好话题,对一些事情看法上是有原则的,能进入各自生活话题都是臭味儿相投的人,不能说最好的但是一定是对的,最起码不作。

明信片与产业

大圣这次展览是40来张100年前的明信片,其实按照整个故事逻辑其实还缺20多页,这样就给了大家很大想象力空间,明信片上大概讲了五个年轻的音乐老师暑假骑着自行车从布拉格出发,一路上有苦有笑有抱怨又有爱情的过程,从翻译后的字里行间透露了大家淳朴本真的感情,他们像一群不懂事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孩子进入到了光鲜的城市里,拘束且蹩脚的礼仪让大家的手无可安放,他们饿着肚子骑着自行车好几十公里进入瓦哈拉神殿外一人抓了把大理石塞进兜子里,有一天在塞尔斯堡一家宾馆房东的女儿和外甥女度过美好的一晚,听了马斯克的馊主意他们拖着自行车上山,受到当地人的嘲笑。在海滨的一个亭子里度过午餐同桌的是一个来自波尔多的女士。到湖边去喝酒,在饭店吃快餐,背包背满水果,给一个肥胖的安娜的服务员小费等等场景,五个小伙子去参加舞会,结束后相约五个女伴一同回家,让人们联想联翩。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家根据现在人对于“心里话”、约定宣泄爱慕目标等感情诉求,相继出现了类似故事邮局、“漂流瓶”、“记忆时光机”“寄给未来的自己”等交互或体验特色业态,商业想象力十足。通过大家探讨一致认为这次100年以上历史的“旅游明信片”故事素材挖掘与旅游结合其实挺有意思,如果大家对于展览的内容感兴趣,以探索和放空的心态重走100年前这几个音乐老师的足迹,感受一下100年后捷克人的风土人情,坐在夕阳下听着城堡里传来的管风琴的声音,去看一看红蓝宝石镶嵌瓦哈拉神殿,去品位一下捷克风味的香肠和炸肉排,也可以找到那个海滨的亭子与爱人共度晚餐,然后再寄一张雪绒花的明信片给未来的自己,或者许久没有联系的他(她)。

机缘的一次展览

大圣是我北大一个非常要好的哥们,老北京,世界体育冠军之后,明明可以靠体育优秀传承,却一不小心相继干了互联网、赛事、电影行业,不怎么射箭的人却“奇葩”的给人大学讲讲射箭历史课,偶尔带我们扒拉下他数以万计枚世界各国的邮票和明信片。

东哥一直都是位让我值得尊重的文化人、策展人、艺术家身份无数,满满十好几页的介绍,各种平台和奖项发起人,在我心中,他像鲶鱼一样的人物,相关圈儿里有什么动静,肯定多少跟他有点关系,因为我俩都是思维跳跃性,他也不厌其烦的听我嘚啵嘚废话,很聊得来。正好前几个月拿了段火车皮拿来做东空间,我觉得特别好玩,大圣跟思言说想结合明信片、邮票等收藏的东西策次展,而从记忆角度废旧火车皮和明星片有很多共通的东西,所以打算跟东哥唐总在12.1号一起给大圣小盆友策次展玩玩,找几个知心的朋友聊聊,不矫情不做作的那种。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345.jpg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华夏集邮协会会长李伯琴

李伯琴 --- 赵盛先生既是电影人,也是体育人,更是集邮人。

2010年英国伦敦邮展,他认真在Islington展场里学习、记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谦逊的小伙子也确实在后续的集邮活动中逐渐崭露头角。

当下,社会老龄化与时代变迁,导致集邮老龄化,以致“集邮是夕阳喜好,是老年人的爱好“等言论四起,甚至有人提出”集邮消亡论“。但这些悲观言论如同1817年黑格尔提出的”艺术终结论“一样,至今艺术也没有终结,艺术史没也有终结。其实,目前只是有关集邮的传统概念趋向终结而已。

赵盛先生多次在协会的活动中提出“集邮破壁论”,我深以为然。让集邮活动突破固有的收藏人群,让邮品能实现更趣味地展示,达成更多元的文化赋能,让原有的集邮朋友圈变得更大、更活跃,是我们共同希望的结果。

这次展览可以看作是一种新的尝试,谨祝展览成功!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349.jpg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理事 会士 

王景云 ---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全国集邮界好事连连,各级别邮展不断,是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欣闻12月1日将迎来赵盛先生的“121年前的朋友圈”主题展览,预祝活动成功!

我和赵盛先生是忘年交,结识多年,他人虽然年青,但是集邮阅历很深,融汇中西,藏品颇丰且精品为主。他积极参加各类集邮活动,是广大年青集邮者的榜样。这组明信片不仅是邮政用品,记录信息的传递,也是一百多年来,新老朋友的交往和见证。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让我们在这个朋友圈里,和谐相处,共圆中国梦!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353.jpg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华夏集邮协会会长李伯琴老师检票上车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356.jpg

参展人赵盛检票上车

     121日,“121年前的朋友圈——历史明信片展”在东空间开幕,作为北京市首批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北京塞隆文创园的年度重头活动之一,该展以开放的形式在园区内一节上世纪70年代的列车车厢内呈现,展出了知名集邮家赵盛先生的部分收藏,包括1869年奥地利发行的世界首枚官方正式明信片和中国第一枚官方正式明信片——清一次片,以及1898718日至730日间JosefSlàvnik横跨捷克、德国、奥地利三国旅行途中为自己寄出的一组四十一枚图画明信片等珍贵藏品。展览开幕日圆桌座谈重点探讨了收藏与文创相结合、集邮与当代艺术结合创新等多个话题,集邮界泰斗、当代艺术家、知名策展人、文化产业管理专家、影视界及设计界从业人士云集论道。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00.jpg
赵盛给大家讲解明信片故事
      参展人、收藏家赵盛先生提出,这两个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形容两个品行如玉的人在一起 “则是甲骨文的会意象形字,如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当《易 · 兑》提到君子以朋友讲习,《周礼 · 大司徒》指出要联朋友,《论语》更直接告诫世人要与朋友交。几千年来,管鲍之交、鸡黍之交、杵臼之交、知音之交,莫逆之交,甚至刎颈之交一直为国人所乐道。正因互为朋友,才聚为竹林七贤;正因朋友之聚,方成天下名篇《兰亭序》。故人在明信片上温暖的“微型信息”就是早期的“微信“,邮书达友,寄情于片,辅之精美古朴的图片,正是当年公开发布的“朋友圈”。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03.jpg
赵盛给大家讲解明信片故事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06.jpg

      耄耋之年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李伯琴先生回忆了半个多世纪前坐在书桌前用欣赏明信片图案领略大江南北名胜古迹的故事,当时的明信片即是图库,也是诗和远方。二十年前,李先生作为首获世界集邮展览金奖的中国人,与各地邮友鸿雁传书的媒介也是明信片。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交通工具变了,通讯工具变了,老人依然坚持在各国旅游胜地及一枚明信片给自己以为“打卡”,他希望青少年能够参与到集邮活动中来,而明信片正是敲门砖。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09.jpg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华夏集邮协会会长李伯琴老师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12.jpg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华夏集邮协会会长李伯琴老师夫妇
      当代艺术家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东子作为东空间的主人,首次接触“老明信片”,便产生了将其与文创相结合的想法,提出“将故事讲出来,古树新枝,让古老的明信片活起来”的理念,“内容驱动,打造全新且有深度、有趣的IP”,后续,他和他的团队将凭借丰富经验与强大资源,不断创造新的可能。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16.jpg

东子老师给外国友人介绍主题展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19.jpg

东子老师给嘉宾介绍东空间文化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22.jpg

 当代艺术家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东空间主人东子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25.jpg

 北京绘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唐玉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28.jpg

部分嘉宾合影留念
      “我将考虑新的结合形式”艺术家王笑今提出将有时代特色的装置展示丰富的人文情怀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去表现涉及历史、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与层面,尝试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随后,北京正唐艺构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唐玉女士、北京新影联盟副总经理张泰铭、IP营销策划专家骆南图、短视频营销专家陈思言等参会人先后就集邮收藏与当代艺术结合创新等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32.jpg

活动策展人程一鸣与王宏伟老师交流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34.jpg

活动参展人赵盛主题分享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37.jpg

活动策展人程一鸣主题分享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40.jpg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华夏集邮协会会长李伯琴老师对活动精彩点评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43.jpg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中国集邮报》总编王宏伟老师对活动精彩点评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46.jpg

著名当代艺术家王笑今分享展览感言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49.jpg

活动策展人东子主题分享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51.jpg

明信片“唤新座谈会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458.jpg

明信片“唤新”座谈会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500.jpg

明信片“唤新”座谈会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503.jpg

明信片“唤新”座谈会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506.jpg

摄影师大龙和绘玩咖御用咖啡师豆豆,小伟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510.jpg

座谈嘉宾

最后,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王宏伟先生及本次活动策展人、程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北京瀚唯环艺建筑设计院创始人程一鸣先生在总结发言中共同就该组明信片中记录的1898年五人旅行中关于友情与爱情的奇闻趣事,呼吁大家通过此次展览以明信片的历史内容为线索,活动事件为驱使,结合现在部分城市更新、地产、旅游特色内容缺乏的痛点,尝试探索以策展、旅游、教育、产品、大赛、金融等角度提出可行性方案。目的通过特色内容的打造和运营,唤醒已逐渐衰退的明信片、集邮收藏的文化与市场。

参加此次展览的嘉宾新影联盟副总张泰铭,亚伦导演,当代艺术家王笑今,唯吾院创始人骆南图,艺术家释放主义创始人李南,思恩博纳执行董事张蕾蕾,突尼斯大使Ayari.Driss,中装协环艺分会外联主任刘春语等各界嘉宾浏览指导。
展览将持续至本月15日,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体验。

微信图片_20200303191514.jpg

参展部分嘉宾合影留念